唯美说说-经典句子大全-名言警句-季华军

彝族礼仪文案大全23句

1、起源于游牧生活。

2、中青年妇女皆穿深蓝色土布包头,上衣为蓝色短面襟,背襟比面襟长,圆领上镶有五种颜色的条形花纹,手袖有三色花纹的镶边。

3、男子头缠青布包头,内衬白衣,外套青色对襟领褂,下着宽腰大裤脚裤。

4、彝族婚姻的特点是同族内婚、家支外婚、等级内婚、姑舅表优先婚和姨表禁婚。新中国成立后,同族内婚和等级内婚的限制已被打破,彝族青年男女以感情为基础自由恋爱,但结婚必须得到父母同意,出现了跨族别婚、跨等级婚、跨国界婚。

5、彝族认为,新生的婴儿是从另一个世界来的,灵魂还不安分在体内,或者还是一个“鬼娃娃”,随时有“回去”(死亡)的危险。为了避免这种意外,在举行“穿衣礼”的基础上,彝族还要举行一种可称为“命名礼”的仪式,有的地区称为“撞名”。当孩子经常哭闹,“灵魂”不安时,就准备酒饭,背上孩子,做一小桥,放在山路小沟上。如有成年男子从桥上过,即拦住过桥人,扯下他的纽扣给孩子,并请求踢名,然后就地饮酒吃肉。这样就表示拴住了小孩的灵魂,为其在阳世注了册。

6、在彝族的生育礼仪中,首先说到的是诞生礼。由于孩子的出世关系到整个血亲集团,因此就其重要性来说代表着一个血亲的承诺,就婴儿自身来讲这也是成为血亲集团成员的过渡仪式。早在孩子出世以前,母亲、祖母、外婆等,就已将象征古老传统观念和种种集体愈识的造型符号,千针万线地缝在了婴儿的衣服上。昆明近郊的彝族,为婴儿准备的衣物,必是一式的虎头帽、虎头鞋和虎纹兜肚,因为他们认为彝族是虎族,为婴儿准备“虎衣”,便意味着虎族对新成员的血缘关系的认可,同时面对着这个新到的成员,人们仍存在潜在的担优。

7、男孩子此时将从小养起的天菩萨用成年人的方式高高竖起,并加人到学习一个成年人应掌握的技能的行列中去,练习放枪、骑马、射箭等本领,和女孩一样都为成家立业作心理上的准备。在成年礼上父母谆谆教导有关族史、世系、家谱、道德、禁忌等训诫,让他们记住自己新的社会角色规范。小凉山的彝族为少女举行的成年礼中,不得有男人在场,仪式在自家羊厩的羊粪堆边举行(象征女子日后生育力强,儿孙“旺盛”)。以羊肉祭过神鬼之后,主持仪式的年长妇女用一件红黑两色织成的羊毛裙子,在女孩头部和大腿部绕几绕,象征有福和开禁(性禁忌)。

8、忌在众人面前直言小便、大便、放屁、生育之类的话,更忌口头禅中带有类似两性生殖器内容的语言。

9、民间素有“打羊”、“打牛”迎宾待客之习。酒是敬客的见面礼,主人必先以酒敬客,然后再制作各种菜肴。待客的饭菜以猪膘肥厚大为体面,

10、彝族是一个文武并重,讲究文明礼貌的民族。还依据父家谱蝶或母系谱蝶的长晚来定,不许喊错。坐排位要以辈数大小排列,长辈在场时发言不准抢先。

11、紧接着“命名礼”之后的是“认亲礼”。在孩子满月之后,由母亲领回娘家,摆上酒、肉大宴娘家亲友,既是向他们宣布此血亲成员的出生,也是一种血亲认可的仪式,从此孩子与娘家集团之间有了相互的血亲义务的承诺。当一个孩子在父母的养育下成长起来达到一定年龄,就必须举行成年礼。对于行成年礼的孩子来说,无论从文化氛围上或心理上,都相当于一次新生。举行成年礼之后,尽管他们依然还是十岁左右的年龄,但依于父母膝间的时代即告结束。

12、大理白族的“三道茶”是众所周知的,巍山紫金乡彝族的“三道酒”,也别有一番情趣。彝族对人诚恳,待客热情,每有客至,必以酒待客。“三道酒”是彝族古时接待贵客的礼节。传统的彝族“三道酒”,第一道是栏门酒,即在门口迎接客人,彝家人吹响长号、唢呐,弹起月琴,载歌载舞,欢唱“迎客调”,客人一下马,就由盛装的彝家姑娘捧上一杯美酒,如果酒杯内放有木叶,则表明要客当场回唱一首酒歌。第二道是祝福酒,即在酒宴上向远方高贵的客人敬上双杯美酒。  同时还要献上祝酒歌。祝酒歌有现成的曲调,声调热烈高亢,唱词内容有传统词,也有即兴发挥的创作,根据客人的身份唱一些祝赞、吉利的话语。祝酒歌可一人独唱,也可由数人集体唱。第三道是留客酒,即客人要离开主人家时,主人送客到门口,请客人喝下离别时最后一杯酒。敬酒时长号、唢呐同时吹奏“留客调”,男女青年欢歌起舞,主人手捧酒杯,唱起送客人的酒歌,内容为祝福客人幸福、吉祥,以及主人的牵挂、挽留。客人必须把这杯酒喝掉,才能启程。敬三道酒是彝家接待贵客的最高礼仪。这一礼仪现在已经随着时代的变故有了许多的变化。如今只能从彝族老人那听到了。

13、清晨,同姓家族聚于长者家祭祀祖宗,晚上共同在平坦的地方燃起篝火欢歌欢舞。把炒过的枯松木香面撒在火把上,发出爆鸣声并散发清香味,以“灭灾驱鬼”。除夕晚上要“吃黑饭”,初一至初三不做农活,春节期间,青年喜欢进行丢包、打陀螺、荡秋千、打磨担秋等娱乐活动。

14、彝族认为,清水能驱恶除邪,送走妖魔,带来幸福。因此,彝族新婚时一定要泼水,为能经受住这个考验,在迎亲时,男家选派未婚伙子去接亲时,既要身体强壮,又要精明能干,既能招架泼水的受寒之苦,又能完成"抢走"新娘的艰巨任务,往往在推荐人选时反复审议,择优录用,有的不惜长途跋涉,选拔良才。

15、另外,在许多彝族聚居区,每年的火把节都要举行赛马活动,场面非常热闹。

16、彝族村寨多为彝族聚居的大村寨。解放前,房屋多为土木结构的茅草房或闪片房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,逐步建起有楼有厦的土木结构的瓦房,有部分建了砖木结构的瓦房。

17、青年妇女青布包头配有头箍,佩带有众多银泡的银制项链,上衣为各色姊妹装,圆领上镶不同颜色的花边,系围腰并镶蓝色花纹。

18、彝族有“客人长主三百岁”之俗话,凡有客人来,必须让位于最上方,至少也要烟茶相待。

19、彝族祖先来源于中国西北地区,长期的迁徙与游牧生活总是离不开马,从而形成独特的马文化。彝族地处高寒山区,以山地地形为主。生产主要以劳动密集型的山地耕作为主,靠山吃山,经济也比较落后。放牧和狩猎成为其主要的生产经营方式,形成了一套适应自然环境的生活方式,马是他们必不可少的生产工具和交通工具。在婚俗迎娶中,人们往往将马作为首选之物,随着岁月的流逝,结婚骑马成为彝族结婚礼仪中的一部分。这也使彝族自古形成了养马、骑马和使用马的传统。

20、按照彝家俗规,新娘出阁时,双脚不得落地沾土,否则便有子嗣不蕃之虞,须由接亲的小伙子来背新娘,并扶她上马。迎娶归途上还有种种规矩:倘山高路窄无法骑马时,须由接亲的小伙子轮流背负新娘而行;过河涉水,更得由人背过河,新娘的绣花鞋万万不能沾水。2.泼水接亲

21、大部分地区彝族实行土葬,凉山彝族实行火葬,葬后,就地挖土、石盖严,或将骨灰装入袋,用马驮藏于岩穴。

22、在我国彝族有尊老爱幼的美德。彝族盛行祖先崇拜,祖灵用青松木、樱桃木、马樱花木制作,或绘制祖先像,逢年过节或喜庆之日,举行祭祀。彝族有好客的美德。客人进屋,起身让座,置酒款待,客人告别,举家起身,送至家门外。

23、吃饭时,主妇要时时关注客人碗里的饭,未待客人吃光就要随时加添,以表示待客的至诚。吃饭时,长辈坐上方,下辈依次围坐在两旁和下方,并为长辈添饭、夹菜、泡汤。